[本站讯] 11月12日上午,由文汇报、大公报、凤凰卫视、澳门月刊等26家港澳知名媒体组成的改革开放30周年港澳记者采访团及两家中央媒体一行35人参观了北京航天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王忠贵向采访团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和神七任务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们对有关“天链一号”中继卫星在神七任务中的作用及表现、航天员食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发展等问题的提问。
图为王忠贵副总设计师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和神七任务有关情况
当被香港文汇报记者问及此次对此次任务感觉有什么不完美,有何遗憾时,王忠贵说:“此次任务总体上来说是比较顺利的。如果说有什么不够完美的话,就是翟志刚实施出舱活动中在打开舱门这一环节进行的不是那么顺利。这主要是由于地面训练估无法真实模拟太空情况造成的。因为地面训练无法完全模拟失重与真空两种状态双重叠加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出舱操作时,翟志刚很是费了一番周折。但最后还是进行的比较顺利的。我们的航天员素质非常好,任务完成的非常圆满。”王忠贵接着说,为确保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各参试单位和部门进行了三年多的精心准备。最近,有少数人在网上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妄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太空漫步”可能是造假。并把“在航天员出舱时看见疑似小气泡的东西迅速往上飞”等作为疑点。这些猜测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航天员在开舱门时,舱内仍有0.02个大气压的余压,任何有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舱内外的压力差肯定会产生气流流动,有小纸片随气流飞出是正常现象。我们在神七舱外安装了两台摄像设备,真实地记录了出舱全过程。并且,这次神七任务的新闻报道十分公开、透明,特别是对航天员出舱活动作了全程实况直播。国内外的很多媒体朋友都在北京飞控中心现场目睹了航天员出舱的全过程。因此,这些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对这次任务,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三年的艰苦攻关,为了更好展现出舱全程,我们增加了测控范围,增强了测控手段。因此,听到这些言论,我也感到非常遗憾。中国科技水平的进步,受世界瞩目。中国的进步,是对世界的贡献,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也是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积极贡献的。对于这些不是很善意的言论,我们表示遗憾。事实就是事实,中国科技水平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图为采访团记者听取情况介绍
在听取王忠贵副总设计介绍情况后,采访团观看了神七任务专题片,并到北京飞行控制大厅进行实地参观。
之后,采访团还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参观了航天员训练模拟器和模拟失重训练水槽。首飞航天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杨利伟陪同参观并就记者们感兴趣的航天员训练、航天员选拔、未来任务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图为杨利伟接受各媒体记者采访
图为杨利伟在模拟失重水槽前为采访团现场讲解
中华出版社澳门月刊社长兼总编王定昌先生代表采访团在接受本站记者采访时说,今天的航天城参观是国务院港澳办和香港中联办组织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巡回采访的重要一站,作为港澳传媒的带头人,我们感到机会非常难得,也非常荣幸。通过王忠贵先生和杨利伟将军的介绍,我们更真切的了解了神七,了解了我们的航天员。神舟五号、六号到七号的成功使澳门人民从不知道到逐步了解到更多的了解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了解我们所取得成就。我们也为祖国日益强大和科技的巨大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回去以后我们也要进行全面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载人航天事业,了解我们国家的进步和成就。